微信互联网已来!连接10亿人后,新机会在哪?[转]

By | 2018/03/27

春节之后一个新概念不胫而走——微信互联网。其实这个概念本应在更早就被人注意到。

如果不是那群“区块链”门徒,他们精力无限,凌晨三点不眠不休,拼命开着脑洞,突然在春节风风火火带波节奏。

去年底,当比特币价格峰值突破1. 9 万美元,整个朋友圈弥漫着一股“我又后悔错失一个亿”调侃的时候。

那时,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另外一件小事。

一次闭门分享上,美丽联合CEO、蘑菇街的创始人陈琪豪言判断:移动互联网没有下半场,未来是微信互联网。因为他发现,同样的商品,蘑菇街小程序的电商转化率是App的两倍。

蘑菇街小程序

第一次,“微信互联网”这个词,随着蘑菇街、拼多多和于小戈的“大眼睛买买买商店”等各种小程序电商……的漂亮数据广为传播。

“今年春晚给淘宝带去的流量,是去年双十一的 15 倍。”两周前,在广州,有赞创始人白鸦在“有赞百万小程序峰会”向现场近千人解释:未来有个“增量市场”,它到底有多大。

和广州这场峰会遥相呼应,是北京那场“小程序 大未来”的发布会。

主办者“有车以后”和有赞处在截然不同的赛道,数月前,这家发轫于广州的新媒体公司,刚刚把分部开到了帝都。三年时间,这家汽车新媒体公司,从几十个人壮大到 200 多人。

处在第五轮融资进程中,“有车以后”创始人徐晨华期待,不久的将来,他们能够成为第一家上市的汽车新媒体公司。

眼下,他的豪言是, 2018 年在各公众号、小程序的用户总量破亿。

在公众号阅读下滑、涨粉难、内容不好做……的当下,这位前媒体人的豪情壮志,源于对未来的自信:赌对赛道。

这条康庄大道,就是微信互联网。

微信互联网已来

中国首个月活超 10 亿的产品

记得法国童话《小王子》开篇那个草帽吗?那是一个关于蛇吞象的故事,现实中,微信就像那条蛇,正在将中国网民吞入腹中。

时光倒回 2015 年春天,某场“互联网+中国”峰会上,当时的腾讯微信支付总经理吴毅称,在完成人与人的连接之后,微信还能将人与实体社会、实体行业相连接。

那个春节,抢红包的游戏被马云称为“偷袭珍珠港”。借助春晚的势能,微信绑定银行卡的用户一夜之间突破一亿,而这个成绩,支付宝用了将近 8 年。

但微信支付尚无力对抗支付宝,吴毅说:“微信推出的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支付,就是连接人与社会、人与实体商户的重要连接器。”

彼时,吴毅把演讲主题定为《微信在“互联网+”中扮演连接器》。

一年多后,马化腾给微信支付团队开出 1 亿元年终奖的犒赏,因为他们像一把匕首刺入阿里的心脏:微信支付 2016 年线下份额赶上支付宝。

转瞬四年过去,连接器完成了系统升级,全面进化成互联网基础设施,成长为一个足以称之“微信互联网”的生态。

1. 连接所有人。

3 月 5 日,人大代表马化腾在“代表通道”接受人民日报记者提问时透露,刚刚过去的春节,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超过 10 亿。

几乎把所有中国人连接进线上,成为中国第一个月活用户超越 10 亿的互联网产品。这是微信互联网概念的基础。

对中国互联网而言,这是里程碑式的时刻。即便新媒体人自嘲“微信用户都突破 10 亿了,但我仍然写不出一篇10w+!”

仅仅把 10 亿用户和10w+联系起来,格局太小。

2. 小程序奇袭。

最早的微信是什么?即时通讯工具,实现了人与人的链接;后来加入朋友圈,变成一个社交工具。

五年前,微信开创性加入公众号,在去中心化的原则下,内容创业瞬间爆发,解决了人与内容的关系。

小程序的野心则是连接万物,不料,迈开第一步,稳准狠,踏在了人与商品的链接上。

3. 去中心化与流量洼地。

当然,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张小龙一直在坚守的“去中心化的原则”,其它互联网平台,要么流量已到天花板,要么已高度商业化,即便有增量,但流量牢牢控制在平台自己手上。

信息流广告确实可怕,平台一年挣好几百亿,但这和普通创业者又有多大关系呢?但微信不同,所以也只有微信能孕育出内容创业。

因为强社交属性和去中心化原则,实际上,微信上有大量流量,其实并未被开垦和商业化。你看,就连一场朋友圈刷屏的知识付费就足以令所有人疯狂。而对微信群流量的挖掘则成就了拼多多。

消费升级?

可别忘了 5 亿用户的增量市场

最近新零售很火爆,包括线上线下融合的OMO概念。

谈到这些,往往离不开“消费升级”,很多人口中念念有词:中产阶级生活方式、新零售、工匠精神、创造性需求、个性化定制……

经过大众传媒和广告营销的体面灌输,我们习惯性把“升级”和“高级”划等号,下意识认为“消费升级”意味着价格越来越贵,格调越来越高。

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,好比我们聊着知识付费,面红耳赤争论着“薛兆丰的经济学”到底有没有价值的时候?

那个叫“夜听”的公号已消无声息地在夜幕来临后温暖着两千多万人。二元世界的另一面,是另一群用户的爆炸性增长。

比如, 2016 年还被戏谑“代言残酷底层物语”的快手,两年用户增长75%,四亿到七亿,已经在黄金时段的电视综艺打出“ 7 亿人都在用”的slogan。

春节期间,根据第三方机构QuestMobile统计,快手最新日活已达1. 2 亿,如果数据真实,相当于每天有一个日本或者两个英国或者 5 个澳大利亚的人口在快手消费内容。

而我们更愿意讨论的却是抖音,它的日活差不多 6300 万。对消费升级这件事,我们可能存在某些固执的偏见和误解。

十年前,当我们第一次在网上购物的时候,我们认为电商是消费升级;十年后,还有 5 亿人小心翼翼,他们可能会完成自己在网上的第一单电商消费,不是在淘宝,而是在微信群里的拼多多。

那些嗅觉灵敏的人,他们给出这样一个简单粗暴思考模型:

微信月活—淘宝月活= 5 亿用户

毫无疑问,比起淘宝 5 亿月活,微信足足翻了一倍。微信把最难接入互联网的人,连接进了互联网。 5 亿是什么概念?

换算成人口计,根据一份联合国最近估计的世界人口数排名,差不多相当于日本、俄罗斯、英国、意大利、德国和南非的人口总和。

用户和市场摆在那了

供给侧在哪?

拼多多是第一个搅局者。

三年前,在超市间苦苦寻找,却找不到一辆合适的婴儿车的时候,“小小包麻麻”创始人贾万兴意识到,在巨头电商平台之间,母婴这个垂类的电商一定有巨大空间。

因为他断定“我的痛苦,肯定也是其他初为父母的痛苦。”那么,流量从哪儿来?微信公众号带来的流量红利——内容电商。

拼多多的流量从哪来?小程序流量红利。

凭借“团购+低价”策略以及对微信平台社交属性的运用,拼多多迅速从四五六七八线城市奇迹崛起。

拼多多正是被喻为电商届的快手。

去年,当淘系在打造网红达人、造物节、“千人千面”的时候,当大家一度开始讨论从电商到内容,还是从内容到电商的时候,拼多多已经通过微信生态暗渡陈仓。

两周前, 36 氪那篇《去微信淘金:千亿拼多多、百亿云集和搬家的蚂蚁雄兵》文章中,环球捕手创始人、原淘宝金冠卖家李潇就说:“微信真实用户有 8 亿多,不识字的和抱在手里的小孩子除外,基本上算是全民覆盖了,而支付宝用户是4. 7 亿,中间差的 5 亿就是拼多多的用户。”

另一个二元世界,很多人第一次上网看短视频贡献给了快手,正如很多人第一在线购物贡献给了拼多多。

根据公开数据, 2017 年初月,拼多多GMV(成交总额) 20 亿,到今年初 400 亿,拼多多已经在微信生态野蛮生长为第三大电商平台。

有人计算,依照这个势头,拼多多的月GMV会在今年底超越京东。

来者不善,善者不来。这个“挥舞着大锤”的电商新锐,似乎让淘宝、京东都开始担忧。坊间多有传言,两家巨头已开始成立打多办,全力狙击。

连大呼“消费升级”的马云爸爸都主动“消费降级”了,几天前,淘宝悄悄上线了一个特价版淘宝,走“低价、性价比”路线,对比界面后有人感慨:活脱脱第二个拼多多。

微信互联网

又岂止 5 亿用户增量市场

人们总认为自己是主流,但自己恰恰可能是非主流。

为什么拼多多有如此强大的爆发力?

回归春晚的话题,当我们抱怨,“春晚一年不如一年”或“嚼之无味弃之可惜”的时候, 2018 年春晚却令有赞创始人白鸦十分震惊。

两周前,在广州那场近千人的峰会现场,白鸦说了这样一段感受,他在春节期间发朋友圈,说淘宝赞助春晚一定是对的,很多人说不对。

他说,赞助春晚肯定是淘宝过去四年做得最正确的事情。大年初一,白鸦拿到一份数据,吓得不轻,春晚给淘宝带去的流量是双十一的 15 倍。

“因为没有想象到增量市场的人在看春晚,而且真的在看。春晚当晚淘宝宕机了,不仅是服务器,还有客服,大量人在问:他儿子给他下载了App,但怎么下单?怎么付钱?都不知道。”白鸦说这就是增量市场。

过去五年,随着VIVO、OPPO、华为和小米的贡献,在那些生活在都市的Tony、Pony和Peter眼中遥远的十八线小镇,真真切切有一群人,开始因为智能手机和微信,第一次成为互联网的用户,也第一次被卷入社交媒体和社群电商的浪潮……

那些晚上有充裕时间看直播,一两个小时,刷着吃猪肘、吞牛蛙或盯着一个网红唱歌的人,本质上,他们缺乏内容消费,他们的时间成本并不高。

这些用户,对时间不敏感,对价格最敏感。他们可以花时间下App,花时间挑选物廉价的商品,花时间拉身边的亲朋好友拼团,花时间等待一份包裹。

微信还有一个神奇的功能“一串到底”。

就像一根棍子串起糖葫芦,把不同身份的、工作的、地域的,大城市的、小县城的、乡镇的、偏远山区的人,都串在一个可能叫“亲朋好友”的群和朋友圈里。

一个又一个All in,创业者和投资人一起赌的,不正是微信互联网的未来?

有人说,这是微信互联网创造出来的,被拼多多、蘑菇街们看到并快速圈地的增量市场。所有增量市场的人全部在微信,这就是微信互联网。

这个说法固然没错,但并不精准,微信互联网还是全量市场:哪个淘宝、京东、拼多多的用户,手机里不高频使用着微信呢?

作者:夏之南